上市企業數量體現著一座城市優質資源聚集程度以及投資環境是否具備吸引力,其中,金融投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招商引資政策支持、資本虹吸及科技創新助力下,西安正在打造“創投之都”這一城市名片。
一大批著名的投資機構開始將目光轉向西安,或直接設立分支機構,或與本地創業園區在項目上密切合作,或與西安各大開發區聯合設立投資基金。活躍于西安的投資機構不再以本土機構為主,而是逐步全國化、頭部化。
在不斷向好的創投環境下,西安也將通過金融投資,持續推進支柱產業壯大和產業鏈水平提升,開展“延鏈補鏈強鏈”;實施重點產業鏈招商,吸引更多龍頭企業、優質項目落戶西安,加快企業上市步伐。
打造創投“高地”
自2018年領導親自帶班以來,西安投資軍團日趨壯大、資本動能加速集聚,助推西安進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國中資本、華控基金、深創投、唐興資本、英諾天使基金、高瓴等機構頻頻投資西安本地硬科技企業。
例如高瓴資本在西安接連投資了怡康醫藥、大醫集團、巨子生物等本地企業,深度布局生物醫藥賽道。今年5月,巨子生物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登陸港股市場。
截至2021年6月,西安累計新增各類風投、創投等機構203家;2020年以來,僅高新區便累計引進21家金融機構、要素平臺、中介服務機構及400家創投機構入區,充分體現了西安對于資本市場及創投力量的“西”引力。
不斷匯聚的高質量資本,極大促進了西安產業活力,進一步催化這座創投之都的資本賦能。不僅為西安本土企業引入更多“源頭活水”,同時吸引更多富有潛力的優質項目落地西安,借助西安資本力量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投資契合度來看,投資機構在西安的布局,與西安重點產業高度契合,涵蓋了電子信息制造、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機器人、5G、大數據和云計算、以及軟件和信息服務等,將進一步促進西安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吸引股權投資基金積極在西安開展投資活動,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今年西安出臺了《關于促進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了一系列獎勵細則。
能夠看出,當前的西安正憑借項目引進、資本入駐、政策扶持、營商環境等方面布局,梯度培育、大力引入各類科創企業,加快推進本地產業成功連接上下游產業鏈,達到“延鏈補鏈強鏈”的目的,同時不斷推進企業上市,持續壯大上市后備企業庫。
釋放創投“西”引力
近年來,西安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服務力度,通過金融力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與優勢產業為名片,不斷釋放創投“西引力”,亦是西安招商引資的一張“王牌”。
西安本土也涌現了中科創星、西高投、西科天使、西安財金等知名創投機構。以西高投為例,西高投相繼投資了華天慧創、聚泰科技、中科立德、博瑞集信等中小型科創企業,伴隨投后企業共同成長。
此外,西高投旗下的“天使基金”和“人才創業基金”已經進入籌劃之中;西安財金“科創天使基金”及“龍門成長基金”也完成注冊設立。西安本土投資機構在“上游”端的發力,也將推動西安整體創投環境進一步走向立體與多元。
西安在2022年重點產業鏈招商若干政策提到,發揮市級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重點企業投融資支持力度。對新招引企業,三個月內完成本地注冊,給予不超過流動資金貸款合同約定市場報價利率(LPR)50%的貸款貼息,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從市級政府投資基金的動作來看,今年年初,西安提出設立100億元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4月,西安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將進一步引入產業基金,開啟資本招商的“新樣本”。
截至2021年末,大西安產業基金直接和間接投資項目累計833個,投資西安本地的項目數量占75.87%;圍繞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軍民融合、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直接和間接投資子基金累計41支,子基金目標規模達677.54億元、實繳規模累計290.90億元。
此外,在西安近期開展的“政金投企”融資對接會上,各方簽約逾2300億元,解決了諸多企業的融資需求。分別在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西安經開區,就秦創原產業推介、專精特新、重點產業鏈等進行了專題融資對接。
在充分發揮了本土創投資源優勢下,西安逐步提升招商引資的精準度和成功率,加快形成近、中、遠期兼顧,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上市后備企業梯隊。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政策性平臺基金的拉動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進來。通過撬動社會資本,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重點產業在西安落地建廠,組建產業鏈發展聚集,支持西安重點產業領域加快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